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”说起北京的风筝,首屈一指的就是扎燕风筝。它的工艺融民间文化、宫廷艺术、南北扎制技法的精华于一体,造型被赋予人格,既有健壮如男子的肥燕、窈窕如淑女的瘦燕、恩爱似夫妻的比翼燕,也有代表婴儿、孩童和青年的雏燕、小燕、半瘦燕。
(资料图)
作为东城区级非遗项目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,杨利平入行不算早,但坚持至今已有20余年。“这东西做不够,也画不够。”扎燕风筝于他,是一种温情的陪伴,更是一种传承的使命。
杨利平正在教孩子创作扎燕风筝。(资料图)
相见恨晚 半路出家扎燕风筝
“著名风筝艺人费保龄可以发挥专长了。”1980年10月5日的《北京日报》头版,刊载了这样一条消息,说的是“国内外享有盛名的风筝艺人费保龄,从人民银行宣武区办事处调到中国北京风筝艺术公司工作”。一份工作调动,引起如此反响,足见此人不凡。
那一年,杨利平18岁,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。他都没想过,20年后,自己会成为这位风筝艺人的徒弟,而且是辞了原本的建筑工作,专职做风筝。
“因为家离天坛近,我经常带孩子去玩,看到总有人在那儿放风筝,就在市场上也买了一对,结果有一个老飞不起来,就有经验老到的人过来指导。”一来二去,他跟放风筝的人熟了,第一次知道做风筝还有专门的图谱和工艺歌诀。他便也照着书中的说明,试着自己做风筝,对别人的风筝样式也更加留意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天坛碰到了费保龄先生。“师父手里色彩鲜艳、造型新颖的扎燕风筝一下走进了我的心里,没想到面前的人竟然是费保龄先生。我当时就想,后半辈子不干别的,就干这个吧!”2003年,杨利平在工美行业协会正式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费保龄为师,从此扎进了扎燕风筝的世界。
“那时候,每次做完风筝,我就赶紧拿去给老师看,老师会说‘颜色再重点儿’‘回去做去吧’‘多做点儿’。”就这样,一个不紧不慢地教,一个认认真真地做,半路出家的新人逐渐摸到了门道。
始于临摹 风筝渐渐融入生活
北京扎燕风筝分为扎、糊、绘、放四道工艺,每道工艺又包含若干小工序,大大小小加在一起共有20多道,制作出的风筝,色彩鲜明、线条醒目,好起又好飞。
杨利平没有美术功底,便从临摹开始,一点点琢磨。刚开始他整宿地画——爱人下午五点出去上夜班,他就开始画;到第二天早上爱人下班回到家,他还在画。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多,“没感觉时间有多快,一点一点就画过去了”。
“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,骨架需要选竹、劈竹、弯、削、接五个步骤。扎的时候要对称,左右吃风面积相当。糊的时候要保证平整,干净利落。”20余年下来,杨利平对技巧已是熟稔于心。
很多放风筝的人可能并未留意,北京扎燕风筝其实是拟人化的,其“家族”成员有肥燕、瘦燕、比翼燕、半瘦燕、小燕、雏燕六种。肥燕喻壮年成熟之男子,瘦燕喻窈窕之淑女,比翼燕喻恩爱夫妻,雏燕、小燕、半瘦燕则代表婴儿、孩童、青年三个不同成长节点。
“肥燕的比例是1∶7,胸部是一个正方形,显得特魁梧;瘦燕比例就变成了1∶10,纤细窈窕的感觉就出来了;雏燕的比例则是1∶5,短胳膊短腿儿,很可爱。”杨利平说,做风筝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比例,“无论它是大如松还是小如掌,都能飞上天。”
因为没有专门的工作室,杨利平家总是被制作风筝的各种材料堆得满满当当。“我没考虑过挣不挣钱。我就天天在家这么做,也不太接急单。您要是喜欢可以到我这儿来选,看上看不上随缘。”杨利平说,风筝就是他的生活。
传艺做人 非遗传承永远不晚
在央美青年空间,杨利平精心准备了素面勾线的燕子和水质颜料,带领20多名小学生创作扎燕风筝。作为老师,他话并不算多,简单点明风筝的寓意和图案的位置后,颜色便完全留给孩子们,从设计到调配,任由每个人发挥。一堂课下来,孩子们不仅体验到风筝技艺,更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。“让孩子们用工笔画的方法,去体会层层晕染之美,也是感受匠心之美。”
2008年,扎燕风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非遗是技艺也是文化,来自历史更得走向未来。近年来,杨利平的身影不断出现在社区、校园和众多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,向更多人传授北京扎燕风筝的制作技艺。
也是在这种教与学的互动中,杨利平发现,国潮风兴起后,“Z世代”也爱上了传统文化。还是拿扎燕风筝来说,因为多数都是固定版式,相比起那些能折叠、印刷好的风筝,不太好拿,放的人也渐渐少了。不过,人们却以另一种形式接纳了扎燕风筝——将其作为装饰品摆放在家。他拿出了一叠待完成的比翼燕,说是要给一对新婚的年轻人,“做完以后装上镜框搁家里摆着,寓意好,又有特色。”
时至今日,杨利平还时常记起师父费保龄先生的教诲:既传艺又做人!“对于非遗的传承,只要有心开始,就不会晚。”他说,他要把非遗的传承持续做下去,把扎燕风筝发扬光大。
(原标题:20余载心无旁骛伴纸鸢)
流程编辑:u027
版权说明: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、图片、图表、漫画、视频等内容。未经许可即使用,或以此盈利的,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,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如遇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联系方式:takefoto@vip.sina.com